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乾元山往事一座德清人文历史的富矿

乾元山往事一座德清人文历史的富矿

关键词:“乾元山”、“乾元寺”、“吴羌山弄古井”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德清历史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deqingzx.com
  • 感谢 beyond101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21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从乾元山顶俯视乾元镇

乾元山吴羌山弄古井

乾元山高士庵古砖

乾元山登山石级

遥望乾元山

 

  乾元镇群山环抱,正南方向有一座乾元山,海拔137米,是群山中的最高峰。然而,在德清人的心目中,乾元山不仅仅是一座自然意义上的山体,它是德清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者。

  乾元山,曾名吴羌山,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,雍正《浙江通史》写乾元山有:“吴王筑城于此。”旧时山中寺庙众多,风景秀丽,历代文人雅士为它留下了大量笔墨。自古以来,其地位在德清无它山可比,这正如它的山名,乾和元都有第一的意思。有一句俗语流传至今:“德清人勿看见乾元山要哭。”意思是乾元山是德清的象征,德清人舍不得离开家乡。乾元山还是德清的地标,过去,德清人乘船或车外出,回头看不到乾元山才觉得离家了。回来时,望到了乾元山,就会意识到回家了。2004年,原城关镇以乾元山名更名为乾元镇。

  在县城尚未搬迁武康前,乾元山还是县城百姓休闲、娱乐、健身的首选地,其热闹程度不亚于现在的武康塔山森林公园。应该说绝大部分乾元镇人都到过乾元山。记者儿时登乾元山,感觉这座山特别高大,登上山顶有一种自豪感。以后对乾元山有了更多了解后,攀登时倒并不觉高了,但心中对此山变得仰视。

  日前,记者又登乾元山。上山的路很多,但从“孔愉放龟”的龟回坝处沿乾元山路上山是条古道。穿过一片居民住宅区抵达乾元山脚下,这里林木茂盛,有一条山道向上延伸。原先是条石级路,现已不见石的踪影。道两旁的树丛中,遍布墓葬,记得曾经有一个规定,只有干部去世后才能下葬在乾元山上,算是一种待遇或特权。也许这个规定古代就有,在乾元山的东麓曾发掘出宋代高规格墓葬,出土了一件寿星瓷器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乾元山正南山脚处曾有一座大墓,据民间传说,是乾隆年间颇具传奇色彩的胡四寡妇墓葬。

  到达半山腰,有一块平地,阳光从树隙中透出,一些妇女和着音乐在跳广场舞。这里是乾元寺遗址。乾元寺始建于梁大同二年(536),千年香火不衰,且景色优美,古诗曰:“天空闻鸟语,云伴结僧房。”文革前期,乾元寺还在,记者读小学时,老师曾带此郊游。寺虽已破败,还供奉菩萨。寺后有一水潭,中有蝾螈,背黑肚红,称为娃娃鱼。文革中后期,乾元寺被拆,石料移修生产队猪舍。现寺后水潭轮廓可见,内已填满泥土,不知蝾螈何往?走遍遗址,不见任何遗物。

  从乾元寺遗址往东穿过一片树林,又有一个台地,记载中,这里曾经建有腰金塔。德清民间还有一个说法,这里叫鹞鹰亭,据说此地有两棵大树,一对鹞鹰常年出没,山下居民看到鹞鹰盘旋天空,就会把鸡鸭关进笼舍。

  从这里向上,登石级可达山顶。山顶有一个电视发射台,天线直入云霄。过去这里是一个大平台,有许多高大乔木,从远处看就像人长着浓密的头发。追溯历史,宋代这里建有一座高士庵。1939年日军占领德清城,在此制高点设岗楼,还在半山腰山洞建军事设施。1942年日军撤退时庵屋被毁。现在山顶的南侧还保存着一个水池,据说是日本鬼子当年的洗澡池。山顶的坡面上全是碎砖瓦砾,记者从中捡到一块残砖,上有葫芦图案,内有“福寿棚光”四字,应是古庵遗物。

  站在乾元山顶,确有“天目之阴苕水出,吴羌独枕一溪流。”及“万竹青青最上头,俯临群壑一山幽”的感觉。极目眺望,远近景物尽收眼底。东望是乌牛山,再远是新市。南是乾龙经济区,远望是余杭,乃至杭州,西望是金鹅山,可见县城武康。北望,乾元城区尽收眼底,若没有百凉山的阻挡,可至吴兴。

  从山顶而下,至半山腰,有径直往北下山的路,接近山脚的坡地是一大片民宅区,一条窄窄的吴羌山弄直抵城区。这里屋舍密布,乍一看,是再普通不过的城乡接合部居民聚集地。然而,这里却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历史。清代沈用霖的《吴羌山怀古》这样描述:“紫色蛙声迹已陈,烟霞何处问遗民?曾随梅福同辞汉,却喜桃源独避秦。此地馨香千载奉,当时烟雨一犁春。织帘继起高踪远,古庙荒祠若比邻。”

  史料记载,汉代名士吴羌因避王莽之乱,隐居于吴,后来迁徙到乌程余不乡(今德清),居住在乾元山,乾元山的别名吴羌山源出于此。据传,吴羌就是居住在现在的吴羌山弄一带。关于吴羌,史料记载不详。在《前汉演义》中有:“长沙旧为吴氏封地,文帝末年,长沙王吴羌病殁,无子可传,撤除国籍。”可是汉文帝与王莽之乱相隔100多年,且地点也不对,如果《前汉演义》不是太夸张,或德清对无羌的记载无误,他们应该不是同一人。但也有可能记载是错位的。不管怎么说,乾元山曾有过一个叫吴羌的汉代名人,不然怎会以其名名山。

  到了几百年后的南朝,吴羌的隐居处又成了沈麟士讲经授徒之地。沈麟士(419~503),少贫,以织帘为生,但好学不倦,人称织帘先生。苦于无书,特至京城,阅读经,史,子,集四部。后隐居吴羌山讲经授徒,学生上百人,各造屋依居其侧。时人称颂“吴羌山中有贤士,开门教授居成市”。因才学出众,屡被推荐,历宋、齐、梁三代,拒入仕途。他在乾元山砍柴汲水,读书、教学、著书不倦。后人为纪念他,在乾元山建祠。

  近年来,我县文史研究者发现,前溪歌舞并不出于武康的前溪,而是乾元镇的长桥河以南一带。唐·于兢《大唐传》:“湖州德清县南前溪村,前朝教乐舞之地。今尚有数百家尽习音乐,江南声伎多自此出,所谓‘舞出前溪’者也。”至宋、明时期,德清仍有前溪地名。而“县南前溪村”很可能就在长桥河以南的乾元山脚下,也就是说,这里也曾是沈充(?-324)创作前溪曲及后人编排前溪歌舞的地方。

  可以想像,当年的乾元山吴羌山弄一带,名士踱步,书声朗朗,舞姿婀娜,是何等的热闹,又更像一处文化集市。这里曾演绎过多少让人留恋的故事!

  试图在那里寻找当年的印记,经多方打听,从一位叫张伦的老先生处得知,解放前这里有许多断壁残垣,唯留有一平房,是人们喝茶聊天场所。房前有一口古井,叫金钱涧,现在应该还在。记者随即沿吴羌山弄查访,在当地市民陈吉庆的引领下,找到了古井。古井口用砖砌呈六角形,当地村民说,这是几十年前砌的,从前这里有三个水潭,水质清澈,从不干枯,老祖宗留下规矩:最上面的作饮用,中间的洗菜,最下面的选衣物。记者细看,此井约有1.5米见方,难知深浅,凿岩而成,年代看似非常久远。这或许就是吴羌、沈麟士、沈充等名士品茗汲水之处。

  任何山体,无论其形状如何,无非是岩石和树木的堆积,唯有人文的融入,它才会变得有灵气而令人回味。千百年来,乾元山蕴藏了无数德清的人文历史,有的已被人记述,更多的不为人知晓。因此乾元山是一座德清人文历史的富矿,还有待人们去挖掘。

  人世沧桑,青山不老,乾元山的故事将永久延续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2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